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杨建新教授认为废旧纺织品和再生纺织品是不同的两大方向,难以直接整合,认为应该聚焦于如何提升中国废旧纺织品循环利用率;评价体系可以尝试从经济、环境、社会、资源四个价值维度进行评估,同时结合资源回收和能源回收的不同技术路线,特步需要注意天然纤维和人造纤维回收的技术差异性,市场机制推动则需要注重价值导向扭转,可在资源价值核算基础上对纺织品进行探讨并开展价值导向研究。
北京服装学院材料设计与工程学院赵国樑教授认为废旧纺织品和再生纺织品不是一个领域,需要聚焦于废旧纺织品,并且建议高度重视项目前期文献调研和行业调研,将有助于明确废旧纺织品资源化利用的技术路径、物质流、能量流等;再生纺织品目前受限于技术问题,原料来自于废旧纺织品的比例较低,从推动行业废弃物资源利用的角度考虑,应该将重心放在废旧纺织品的循环利用,并且将循环再生率也纳入考虑。
东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王华平教授提出在聚焦废旧纺织品的同时,可以以一次再生为主,鼓励高品质的再生、循环再生,同时需要关注染料助剂的残留以及在回收处理中的污染问题;此外,废旧纺织品产业链调研往往关注源头和终点两端,而忽视中间的流转和加工,在整理典型技术与案例以及筛选主要影响因素需要尽可能全面地考虑到各个环节、设备、工艺等带来的不同变化,从资源属性、生态属性及环境属性等角度进行多元化评价。
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王玉涛教授则强调要考虑项目成果的应用性,一是更好地面对国际贸易的风险,可以从有害物质排放的减量化、资源消耗的最小化和社会经济利益的最大化等角度考虑废旧纺织品的生态效率,二是帮助企业进行产品优化提升,通过明确系统边界和基准线,将削减的污染物带来的生态环境价值进行核算,帮助企业更好地进行结果对比。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城市建设与环境工程学院王景伟教授提出目前研究内容较宽泛,远超资源价值核算的范围,是一个需要不断深化完善的长期工作。王教授结合照汽车、动力电池废旧物回收经验提出了建议方向项目,按照原材料来源地、生产制造地进行分类,明晰废旧纺织品处置流程、生产制造流程,同时对应国外标准、形式,积极提高中国在国际上的碳话语权。
北京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龚先政研究员认为应该针对不同类型的废旧纺织品(天然纤维、合成纤维等)进行差异化核算,制定不同的综合评价指标,不同的回收应用场景(资源化利用及能源化利用等不同利用形式)在设定评价指标体系及核算时需要一定的区分和综合。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田金平研究员基于废旧纺织品和再生纺织品的界定争议问题提出了设计总体导览图的解决方案,建议从全生命周期的角度,涵盖原料输入、进入循环、生产工艺、产业链等,并标识出循环利用相关方(政府、行业、公众等),理清各阶段进行及利用情况。同时,提出评价指标设计可参考PSR评价模型,例如不同利益相关方的驱动力是什么及如何响应。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城市建设与环境工程学院宋小龙研究员提出废旧纺织品和再生纺织品的切入点和评价体系的提出机构、应用导向不同,需要确定指标体系是焦废旧纺织品还是再生纺织品,然后再推进后续问题,并且需要关注生态价值、资源价值的差异性。